
东晋宰相桓冲建造上明寺,佛典称“上流第一”
东晋大将桓冲(328-384),字幼子,小字买德郎,乃大将桓温之弟,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出身将门,自幼习武就文,文才武略兼备。及壮之后,随兄桓温从军征伐,骁勇善战,颇受依重,初任江州刺史。公元三七三年,桓温三次北伐失利,擅弄朝政,意欲...
东晋大将桓冲(328-384),字幼子,小字买德郎,乃大将桓温之弟,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出身将门,自幼习武就文,文才武略兼备。及壮之后,随兄桓温从军征伐,骁勇善战,颇受依重,初任江州刺史。公元三七三年,桓温三次北伐失利,擅弄朝政,意欲...
王导(276-339),字茂弘,是琅砑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不但有才学,而且很有政治军事才能,出任参赞琅砑王司马睿军务,任安东司马。司马睿初为安东将军出镇建邺...
东晋之时,有一民谣曰:“二郗谄于道,二何侫于佛”。 二郗指郗超、郗愔兄弟;二何指何充、何准兄弟。 何充(292-346)东晋大臣,字次道,庐江潜(今安徽霞山东北)人。何充一生好佛,虽身在宦海,不落于俗。初任王敦椽属,后任会稽内史。在郡有政声...
东晋文士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博学能文,放情山水,隐而不仕,后屡徵始出,任著作佐郎。后为庾亮、殷浩、王羲之等引为参军长史,转任廷尉卿。永和十二年(356)桓温北伐,收复洛阳,疏请东晋迁都。过江东后居住会稽...
陶侃(259-334),字士衡,东晋庐江浔阳(今湖北黄梅)人。早年丧父,刻苦攻读,后任县吏。志洁高尚,为张华、顾荣器重,先后参与镇压张昌、杜弢起义,征讨陈敏割据势力,功高盖主,王敦忌妒,除为广州刺史。王敦乱平,以征西大将军还兵镇守荆州。咸和...
无论史书与小说(如三国演义)都曾讲到三国时,曹操之子曹丕继承王位之后,很忌曹植的才能,意欲加害,曾令七步作诗,若成则活,不然便死。曹植刚举六步,即咏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煮豆燃豆萁为喻,讽其兄,手足相残之...
东汉末年安玄,安息国(今伊朗)人。获知身为太子的安世高,到中土出家为僧,安玄便在桓帝登位的当年,即建和元年(147),到洛阳佛寺翻译佛经。后安玄受灵帝信任,因功官拜骑都尉,世人称都尉玄。 都尉安玄,本是西土之人,来华本意不在官场,而在于弘扬...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佛教作为古印度文化的代表与本土中国文化是完全异质的两种文化形态。因此,在其初传之时,中国人对佛教的认识是不明确的。在当时人看来,佛教与中国本有的黄老之术相似。比如汉昭帝在给楚王刘英的诏书中称说:“诵黄老之...
狄仁杰是唐代最有名的贤相,他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特别是断案如神,赋有传奇色彩,因而后人编了一本《狄公案》。狄仁杰虽是我国历史上贤相之一,但他人格的铸造源于佛教,这却鲜为人知。狄仁杰(607 – 700),字怀英,...